炒房者賣不掉、剛需者買不起,今年還能買房嗎?
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提供的統(tǒng)計數據顯示,剛剛過去的5月份,全國有超過40個城市發(fā)布調控政策多達50次,創(chuàng)出單月調控次數最多的紀錄。同時,今年前5個月調控政策出臺總次數同比增長約六成。特別是限售政策的出臺,還造成了炒房者房子將要賣不掉的假象。而房價卻并沒有則出現下降,仍然在高位上漲。于是,有人開始發(fā)問,一邊是炒房者賣不掉,一邊是剛需者買不起,2018年還值得買房嗎?

按照目前的實際情況,炒房者賣不掉的現象似乎并不存在。所謂賣不掉,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:一是炒房者設置的價位超越了房子的實際價值,或者說沒有人愿意接受其設定的價格。如果定價合理,還是能夠將房子賣出去的;二是一些新入場者受到了政策的限制,暫時不能出手,而不是真正的賣不出去。
事實上,炒房已經進入到下半場,甚至可以說已經接近尾聲。上半場的炒房者,大多賺得缽滿盆溢離場了。沒有離場的,都是下半場進場時間不長的。即便如此,經過去年和前年、尤其是去年下半年的一波上漲,大多也有了不小的利益空間。只是,炒房者極少有不貪得無厭的,總想著實現利益最大化才愿意離場。因此,在嚴厲的調控政策下,由于市場趨于平穩(wěn),加上限售政策的發(fā)力。所以,過高設定的價格就難以兌現了,暫時也不能出手了,只能等待時機,等待機會,等待限售時間到來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真的到了炒房者的房子賣不出去的情況下,對剛需者來說,應當是一件好事。問題在于,目前的價格,對絕大多數剛需者來說,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,一旦觸及購房,就必然要跨入到房奴的行列,且房奴的“含金量”很足。所以,所謂的炒房者賣不出,從這個角度來講,也不是市場不好而賣不出,而是炒房者把價格定得太高而賣不出。只有真正到了炒房者賣不出,降價了也賣不出,對剛需者來說,才是有利的。
問題的關鍵在于,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,多數地方的房價并沒有停止上漲。國家統(tǒng)計局最新發(fā)布的2018年5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統(tǒng)計數據。從環(huán)比看,一二三線城市房價環(huán)比均分別上漲。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分別上漲0.3%和0.2%,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分別上漲0.9%和0.8%,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分別上漲0.7%和0.6%。竟然出現了三線齊漲的現象。這也意味著,房價并沒有停止上漲。那么,炒房客設定的價格,就不可能下調,利益博弈就會繼續(xù)維持。剛需者則要么繼續(xù)等待,要么讓房奴的成色更濃。

更加令人擔心的是,1-5月,50大城市合計土地出讓金高達1.5萬億元,較2017年同期的9503億元上漲57.6%。也就是說,一邊是房價堅挺,是炒房者利益博弈,一邊地方還在拼命向市場推地,房價何去何從,真的仍然難以預測。這樣一來,對居民來說,2018年到底該不該買房,就更加糾結了。我的基本觀點是,如果是真正的剛需者,可以購買,且只要不是杠桿比重過大。改善性需求,可以稍等一等,不要著急。房價平穩(wěn)并小幅下降,是未來市場的基本格局。這個下降,決不是炒房者能夠期許的,而是購房者、尤其是改善性需求可以期許的。